Friday, September 30, 2016

跑马拉松,你能战胜奥普拉吗?

炎热的夏季终于过去了,北半球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好日子。伴随着气温的变凉,大型室外体育竞赛,比如足球和橄榄球,相继拉开新赛季的序幕。相对不那么引人注意的是,群众性马拉松长跑竞赛此时也进入了高潮——每年九、十月份是世界各地举办马拉松比赛最热门的时间。

美国是马拉松比较普及的国家。在秋季的这两三个月里,每个周末都会有十几个正式的马拉松在各地城市或风景区里举行。仅在2015年10月份,美国各地就举行了122场赛事(全年712)。

规模最大、最出名的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以及在首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海军陆战队马拉松都会在这段时间登场。尽管这些赛事的参加名额均在四万人以上,但仍是一票难求。除了拥有傲人成绩的佼佼者,要参加比赛需要抽签,很多人历经多年亦未能“中奖”。

不过虽然著名,美国的这些赛事历史都不是太长,大多是1970年代才开始创建,而后经过二十来年才达到今天的盛况。1970年代,美国的几个长跑运动员相继赢得奥运会等国际马拉松冠军(那时候非洲的长跑尚未崛起),回国后成了大明星,又赶上当时开始出现健身风潮,遂引发了最初的群众性长跑热。及至1990年代,第二波长跑热兴起,源头却是一位与运动几乎无关的电视明星——奥普拉(Oprah Winfrey)。

奥普拉出生贫寒,是典型的黑人贫民区孩子。她母亲生她时还不到20岁,而她自己14岁时便怀了孕。这样的问题孩子在美国比比皆是,从小看大,被认为不会有什么好前途。但奥普拉不一样,她很小就展现出媒体才华,从高中起开始做电台播音员,以其磁性的声音逐渐在芝加哥发展起来。1980年代后期,在电视节目还是白人、男人的天下时,奥普拉独树一帜,在她自己的节目中关注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吸引了大批家庭妇女的拥泵。到1990年代,她成为电视台白天节目中独一无二的明星,家喻户晓。

虽然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奥普拉个人生活却不那么理想。她更有着一般妇女的心病:体重。作为电视主持,奥普拉的体型几乎每天都展示在全世界面前,任人随意评头品足。奥普拉也在节目中很坦诚地谈论自己的体重、不幸的身世以及不顺利的感情经历对女性体重可能的负面影响。她尝试着各种减肥方式,观众也就一季又一季地关注着她体重的涨落。身高1米69的她最重时达到108公斤。

1993年,39岁的奥普拉在对各种减肥手段失去信心之后决定尝试长跑,既是要减肥,也是要实现年轻时立下的40岁前完成一次全程马拉松的愿望。她雇请了职业教练,完全投入地开始认真、刻苦的训练。几个月下来,她的体重减了20多公斤,并成功地以2小时16分跑完半程马拉松。

1994年,奥普拉再接再厉,以4小时29分20秒的成绩完成了著名的海军陆战队马拉松。她的成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激发起大众对马拉松的好奇、热情和信心:看看奥普拉,如果她这样过去几乎从来不运动、身材超重的中年妇女能跑完马拉松,自己何不能试试?



除了极少数精英运动员追求的是冠军和奖金,绝大多数人跑马拉松是在与时间赛跑、与自己竞争。各人有着自己的目标,自己的里程碑。素质好的希望能达到波士顿马拉松的资格标准(BQ:Boston Qualifier),其他人可能试图打破4小时、3小时等关口。而对于新手来说,奥普拉这个几乎就是4个半小时关口的成绩是一个最为合适的目标——“战胜奥普拉!”(Beat Oprah)

奥普拉的壮举在1990年代后期为美国的群众性马拉松运动掀起新的高潮,一时间大型马拉松赛事人满为患,开始采取抽签报名。全国各地的中小城市也纷纷开始举办自己的马拉松比赛。二十多年后,奥普拉已经从主流电视节目退休去专职经营自己的媒体公司,影响力有所下降。她也早已不再跑步了,但由她带动起来的跑步热潮在美国尚未消退。据一个叫做“跑步中的美国”(Running USA)组织做的问卷调查,2015年美国有50万零9千人完成全程马拉松。2014年更多,超过55万,接近总人口的千分之二,创了历史记录。现在,美国人口中的千分之五至少跑完过一次全程马拉松。(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在跑半程马拉松。2013年,美国完成半程马拉松有将近2百万人。)

1970年代第一波长跑热时,跑马拉松的绝大部分是年轻男性。1995年后,受奥普拉的影响,女性参加的比例直线上涨:2015年的马拉松选手中,44%是女性。年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现在49%的参与者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完成马拉松的平均成绩男子是4小时20分,女子是4小时45分——正好是“战胜奥普拉”的挑战所在。


群众性跑步热潮席卷了各行各业,自然也有很多影视明星、退休球星等投身,不时成为媒体新闻。但他们的影响都还没能超越奥普拉。

今年是大选年。美国的总统竞选旷日持久,有如一场马拉松。候选人们不仅需要政见、魅力等方面胜出,也需要像跑马拉松那样的耐力、计划和随时调整战略战术的能力。幸运的是,他们之中也不乏货真价实的马拉松好手。

1992年,老布什(George H. W. Bush)竞选连任失败,输给了克林顿(Bill Clinton)。当时协助他竞选的大儿子小布什(George W Bush)心情沮丧,决心要跑一次马拉松为自己励志。1993年,47岁的他在休斯顿跑出了3小时44分52秒的优秀成绩。七年之后,小布什重整旗鼓,自己竞选成功,成为美国“跑得最快的”总统。



克林顿也爱好跑步。他当总统时在白宫的南草坪上铺设了专用跑道,还经常带着保镖出其不意地在首都的大街上跑步,近距离接触平民。不过他没有参加过正式比赛。倒是他的搭档戈尔(Al Gore)在1997年49岁时以副总统之身参加了海军陆战队马拉松赛,成绩是4小时54分25秒。戈尔没能“战胜奥普拉”,他不仅马拉松上不如小布什,2000年在大选中也败在小布什手下。

2004年大选中,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爱德华兹(John Edwards)年轻时也是马拉松好手,曾三次参加海军陆战队马拉松,最好成绩是1983年的3小时30分18秒。2008年共和党推出女性佩林(Sarah Palin)为副总统候选人。她在中学、大学期间是篮球健将,2005年以3小时59分36秒成绩完成马拉松,破了4小时大关。当时她41岁,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2012年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阮恩(Paul Ryan)也跑过马拉松,成绩是4小时01分25秒。但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犯糊涂说自己曾跑进3小时之内,成为竞选中的笑柄。

近些年在总统竞选中活跃的共和党人哈科比(Mike Huckabee)曾经是一个大胖子。2003年他担任阿肯色州(Arkansas)州长时体重高达135公斤,被诊断出糖尿病。医生警告他如果不减肥的话,所剩寿命不会多于10年。通过节食和锻炼,哈科比成功地减肥50公斤,其后参加了一系列马拉松赛。他的最好成绩是2006年纽约马拉松,4小时33分39秒。但他的总统竞选却始终未能真正地冲出起跑线。

今年的大选比较怪异。两大党的总统候选人都是年近七旬的老人,而且没有爱好运动的历史,因此他们的健康屡屡成为竞选话题。两位副总统也属于不运动的乖乖孩。唯一可提的是共和党候选人川普(Donald Trump)的大女儿、幕僚伊万卡(Ivanka Trump)去年在纽约完成了一次半程马拉松。




长跑是比较容易开始、坚持的运动项目,不需要特别的装备、器械和场地,也不一定需要教练或队友,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锻炼。参加大型马拉松比赛更是一种特别的经历,成千上万志同道合者,无论明星、精英、职业和业余选手,都在同一条线上起跑(虽然不一定同时起跑)。即使是最纯粹的菜鸟,也可能有机会与世界冠军同场竞技。何乐而不为也?

那么,如果你准备跑一次马拉松,会“战胜奥普拉”吗?

(09/27/201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